收藏本站
我的资料
   
查看手机网站
金陵日華
南京是个好地方

金陵四十八景46  木末風高  木末亭

 二维码 1245
发表时间:2017-08-21 13:17作者:金陵日華来源:華華的網頁网址:/nd.jsp?id=318#_jcp=1
文章附图

南京·木末亭


金陵四十八景之“木末風高”,說的是南京雨花臺的木末亭。“木末”二字,最早见于屈原的《九歌·湘君》,意为高于树梢之上,以此名亭,谓亭秀出林木也。在雨花台建木末亭,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因为在木末亭畔,有泰伯祠、有南宋楊邦乂剖心处和二忠祠,有明將李傑墓,有明代大学士方孝孺墓,還有辛亥革命雨花臺之役陣亡將士人馬合冢、東烈士殉難處和忠魂亭等等,“木末风高”有称赞历代志士仁人高风亮节之意。



長干里客《金陵四十八景圖》之“木末風高”



據1920年畫家長干里客·徐虎《金陵四十八景圖》之“木末風高”題:亭在聚寶門(中華門)外雨花臺側,系明季所建。萬山重疊,古木森森,最稱幽寂,故後人建方正學先生祠於此。地靈人傑,垂示千古,山靈當亦色喜也。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时根据这一传说将石子岗改名为雨花台。高座寺内有清泉二眼,名永宁泉,其水质清洌,饮之甘甜。南宋诗人陆游品其泉水后,称之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虽枯,古之盛名犹存。

雨花台还是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吟咏之地,从李白、王安石、陆游、朱元璋、康熙、乾隆到鲁迅、田汉、郭沫若、刘海粟、陈运和,都留下了吟咏雨花台的优美诗篇。

由于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賾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此后的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日战争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宇。

雨花閣,復建於1997年,坐落在古雨花臺遺址上,因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建康城南門外高座寺雲光法師講經說法,感動佛祖,天降雨花,落地為石,而得雨花石、雨花臺之名。此地的亭閣自然就稱為雨花閣也。

雨花臺 雨花閣


二忠祠,雨花台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掩埋忠骨的地方。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乂,拒不降金,被金人在雨花台下剖腹取心,宋高宗赐谥号,建褒忠祠,是祭祀杨邦乂的祠堂。150年后,抗元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在押解大都(现北京)的途中经过建康(南京),在《怀忠襄》一诗中表达了对杨邦乂的敬仰之情和殉国之志。因他从小景仰杨邦乂,两人又同为江西吉水人,文天祥殉难后,人们在褒忠祠附祀他,遂改名二忠祠


雨花臺 南宋楊邦乂墓


雨花臺 南宋楊邦乂墓


雨花臺 楊邦乂剖心處


木末亭,又名方亭,始建于明代,木末二字,最早见于屈原的《九歌·湘君》,采辟荔兮水中,奉芙蓉兮木末。木末意为树梢,在这里是极言其高。这里的高不仅是指视野开阔,万象环集,金陵胜景可一览无余,同时将这一处景点命名为木末的人,也有以秀出林梢之美形容历代仁人志士的高洁,其隽永的立意令人击节。


雨花臺 木末亭(方亭)1920年代


木末亭,在抗日战争中被毁。2000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在风景区的二泉后山新建了木末亭。新建的木末亭面积有345平方米,是一座仿明清式的亭轩建筑,由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主持方案设计,建成后的木末亭进行了内外文化装饰。


木末風高 匾額


金陵勝景 匾額


94岁高龄的书法家武中奇为木末亭书写了木末风高匾額,高悬亭阁中的镶金匾额金陵胜景是书法家赵绪成为木末亭书写的,书法家刘浚川、季伏昆也为木末亭书写了木末亭三字,言恭达书写的楼台层叠标孤塔云树苍茫隐万家、章节书写的树影欲迷云度处经声遥听月明中、王福成书写的往昔乱山孤亭夜悲风今朝悦目赏心时芳草等楹联高挂在木末亭的亭台廊柱上。


雨花臺 木末亭


台上的隔断木壁西边刻制凌文铨书写的六首吟咏木末亭的古诗,东厢缕刻六幅古梅。两侧镶有古石刻,一则是古木末亭依傍长江故道,诗朋酒侣乘舟作别,一则刻划了梅岗的自然生态环境。底台有十二块石刻,线刻了金陵胜景木末亭记


《木末亭记》:

木末亭始建于明代。“木末”,最早见于屈原《九歌湘君》。以此名亭,谓亭秀出林木也。昔亭西寺刹错落,东临方正学祠,下俯景公、海公二祠,遥与杨邦剖心碑相呼,连荫交柯,殊为幽寂。忠臣烈士之凛然正气,引领文人雅士登亭吟哦,生发仰止之思。此景乃取“木末风高”,跻身清金陵四十八景。惜亭毁于兵燹。

庚辰初夏,考古穷究,踵事增华,诚请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设计,木末亭复建于丁香路顶。亭曲径通往梅廊,呼梅作朋,以石为友;书众贤俊良于柱廊,刻清金陵诸景于青石。在时空的嬗变中,飘逸着生生不息人格尊严气韵。



雨花臺 明·方正學墓 天地正氣牌坊


明·方正學墓



雨花臺 忠魂亭


雨花臺其他景點遺跡,老周在雨花說法甘露佳亭兩集中多有提及,此略。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