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21 杏村沽酒 杏花村 二维码
2195
发表时间:2017-07-07 09:42来源:華華的網頁 ![]() 南京·杏花村 烟花时节倍相思 问酒江村步牧之 好好当垆疑白玉 真真歌舫醉乌衣 春风杨柳杏开日 秋月媚楼杯举时 邀笛青溪桃叶渡 凤凰游罢已忘机
金陵四十八景之“杏村沽酒”,講的是今天南京城西南花露岗下的古杏花村,就京城南門而言,與老門東相對應,這裡也就被稱作為老門西地域,相传是唐代诗人杜牧买酒的地方。 民國·長干里客 《金陵四十八景圖》 杏村沽酒 據1920年長干里客(徐虎 號瘦生 湖州人)所繪《金陵四十八景圖》之“杏村沽酒”題,杏花村:在江寧縣治西,與鳳凰台接壤,舊有古杏林立,遊人鱗集。後漸摧折為薪,過者惜之,惟南市芳園碁布其旁,盛蹟猶不致盡煙耳。 但是,如今再也見不到古杏花村的模樣了,取而代之的是門西地區擁擠雜亂的老舊民居。可查的資料不是很多,除了诗词几乎没有其他的介绍。倒是那首唐·杜牧《清明》的古詩,引得人們就杏花村是出自南京還是汾陽爭來爭去,喋喋不休......
民国二十五年(1936)南京地图上的杏花村 老門西 寧靜的小巷 老門西 民居 老門西 民居 老門西 民居 古杏花村遺址上的 南京凤游寺小学校园一角 說到杏花村,當然就要從酒說起了!且听老周慢慢讲来...... 当春秋战国落下历史帷幕,中国随后得到第一次统一。国家对粮食的征收开始减少,酿酒的原料问题得以解决,酿造业一时繁荣起来,古金陵也不例外,甚至更为发达。古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杏花沽酒”可证此史实。 杏花村,古村落,今已废。遗迹位于金陵邑西南隅,凤台山、花露岗南侧低丘地带。战国时,毗邻长干里闹市,此地亦为人烟稠密之地。村中人家多植杏树,“间竹成林,春来花开,青旗红树,掩影如画”,故得名。到三国东吴,手工业兴盛,村里丝织和酿造作坊鳞次擳比。东晋义熙年间,开始织造出絢麗的云锦,酿造出香醇的美酒。其上品佳酿“金陵春”堪称“一地之长,一方之秀”,脍炙名人之口,杏花村从此以酿售“金陵春”佳酿名震京都。 繁华的六朝时期,城里的贵族、文人雅士们常由集庆门出而胫往。杏花村里,有酒旗高竖以揽顾客,酒肆内酒令飞扬,令人每每饱醉而归。时有“来到杏花村,不饮也醉人”之说。 酒史研究者认为,春,或烧春,在古代(特别是唐代)不仅是指酒,也是对酒精度高的早期白酒的专用称谓。虽然今天已难以搞清1500~1800年前的“金陵春”和“金陵酒”是一种酒还是两种不同的酒,但金陵春与金陵酒代表着古南京地方酒的最高水平则是肯定的。老周更倾向于统一使用金陵酒来代表古代南京高水平的酒产品。 与此同时,在古南京的辖制范围内还出现了另一种好酒,这就是自古大名鼎鼎的新丰酒。金陵酒和新丰酒一时争相瑜亮,是南京乃至中国酒史上的两朵奇葩。 鉴于目前研究界较为一致地认为,中国真正有别于世界的蒸馏白酒最早出现的时期较大的可能始于元代(距今最多700年),若推测金陵酒和新丰酒为早期蒸馏白酒是要引起轩然大波的,可若不是,又会和绍兴黄酒一争当时的高下。 上述问题,对于今天已经湮灭了的金陵酒、新丰酒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对于宣称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仁怀茅台镇酒,一千五百年历史的汾阳酒,以及时间不短于前二者的多种川酒来说,也许就是一种质疑,有大不敬之嫌。道理很简单,在白酒蒸馏技术出现之前,何来今天的白酒名酒文化和技艺传承! 著述于大丰(现今江苏盐城所辖)的施耐庵《水浒》一书中的“三碗不过岗”之说,既给今人留下一个猜测古人酒量的难题,也给研究者留下了搞清楚宋代酒精度数的难题,还留下了一个判断那时酒的品种类别的难题。但老周我仍然愿意相信金陵酒和新丰酒是用古酿制技术中难度很高的蒸馏法制造的,是在中国较早出现過的真正意义上的早期白酒,否则不会如此容易失传。这和有人认为蒸馏酒始于杜康酒(时谓秫酒是也)相比,毕竟还晚了两三千年之久。 据悉,中国叫做杏花村的地名有十九个之多,但相信杜牧去过并写下那首名诗的地方有可能的只能是六处中的一處,比两家争杜康酒的原产地和商标之事又热闹了许多。 为了这段涉及中国酒史上一大文化事件的公案,老周不拘泥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序,特把比杜牧更伟大的他的前辈往后放放,先来討論討論這件事。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有小李杜之称,另一位是李商隐)任池州刺史时,于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春,由宣州赴扬州淮南节度使府公干,途经江宁(古南京别称之一),也受“金陵怀古”文学现象的影响而聊发思古之吟咏。为此留下传世诗作三首,兹列如下: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从诗中的景色描写来看,“烟笼寒水月笼沙”、“清明时节雨纷纷”、“千里莺啼绿映红”,写作的时间毫无疑义是在清明节气前后的春日里,除非不在同一个年份,杜牧作为文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忽焉江宁忽焉汾阳的奔来走去!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定是前文已细述的金陵四十八景中“杏花沽酒”所在处,那里有酿造“金陵春”酒坊和品尝美酒的酒肆、画舫,即可沿秦淮河支流放舟也可从官道来往大小长干,是京畿西边颇为繁荣的市集所在。故三首诗以“酒家、酒旗”两个词串起一个特定的氛围,表面上看直接关心着“欲断魂”的路上行人,而实际上的意境要大得多,诗人情怀的落点最后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六朝时金陵的又一个前人尚未提到过的值得深切缅怀的恢弘景象。由此,我们今天欣赏诗作,不但感受到了古金陵六朝时期佛教文化现象的气势非凡,也感受到了杜牧金陵怀古诗的气象非凡。 如果仅凭“牧童遥指杏花村”一句中的巧用地名就能当得大诗人之誉,那也太低估杜牧的学问修养了。偿若杜牧有知,他的诗作被如此滥用于“酒文化传统”的宣传,想必会气得半死吧,呵呵。 再之,“牧童遥指”活脱出骑在牛背上的孩子为远客指路的形象。南方之牛多为水牛,体大力强,符合自古诗画中常见的儿童骑牧描述,而处于北方的汾阳多为黄牛,似只宜人牵,没有牧童骑上以驭之的习惯。古代大诗人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杜牧绝不会犯“北牛南童”或“北童南牛”的错误。 由此可知,汾阳的后人们和古南京争抢杜牧诗中杏花村的出处一点道理也没有。何况,由一代酒仙的李白定论(见下文),金陵酒、金陵春冠绝一时,也没有必要去理会全国那么多的“谁不说自家酒好”的一种地方酒。 值得南京和南京人羨慕的是,今天的南京拿什么酒来比汾酒的骄傲!仅该生产企业现今占地约4200亩,就会让集庆门外杏花村的酿酒师们恨恨地嫉妒不已,如果他们地下也有知的话! 古杏花村和“杏花沽酒”比产出美酒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说明南京至少在一千八百年前,就出现了村落形式的手工酒业集聚现象,出现了酿酒、售酒和品酒、饮酒融合无间的先进的酒文化现象,也由此可见,晚唐杜牧《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所在处,非南京莫属!
老門西 花露崗 老門西 瓦官寺 啰啰嗦嗦一大堆,金陵古杏花村到底是个什麼樣子,老周我也讲不清楚,不好意思,現在已經找不到了,已經廢了! 随着历史的风风雨雨,杏花村亦饱经沧桑,至元末,村内遭受一场战火,杏树林被摧毁殆尽,仅剩"老树数株"。明代又进行大面积复植,逐步恢复旧观。可惜,当清军进入,杏花村又重遭毁坏。以后,杰出名家吴敬梓不忍林区被损,又兴工补植100余株,致使杏花村留住了旧日的风采,仍为人们观赏的胜境,沽酒的雅处。"杏花沽酒"名列清"金陵四十八景"之一。至清代晚期,杏花村已日渐荒圮,后荡然无存。1958年,因兴建南京第一棉织厂,被占用而徹底废弃。 好在聽說南京城南门西要建三大名园: 门西众多的文物景点和历史典故,记载的多,隐藏的多,留下来的遗存,许多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为此,门西地区除了对原有历史文化遗存进行系统保护外,还将根据区域景观中心要求,通过建设三大名园,再现部分历史文化资源,从而使门西未来成为融特色居住、旅游、文化、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历史风貌区。
老門西 愚園(胡家花園) 愚园位于花露岗风貌保护区,当地居民称之为胡家花园,其最早为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別墅,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前临鸣羊街,后倚花露岗,是历史上的金陵名园,江南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其堆山埋水的处理和植物造景久负盛名。该园后來易主徽商汪氏,再易主为吴用光。清·乾隆以后,该园逐渐败落。同治十二年,清代名人胡恩燮辞官归里,购下該园故址,光绪初年构筑愚园。辛亥革命后,愚园被张勋辫子兵所据,三次革命时毁于战火。其后虽有修复,抗战時再次被毁,仅存原水池和部分遗迹。目前已經修復并對外開放。
老門西 愚園(胡家花園) 凤凰台遗址公园在瓦官寺的东面,有一处南朝名胜叫做“凤凰台”,李白游凤凰台时留下“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鸯洲”的诗篇。凤凰台附近下有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沽酒处,“凤凰三山”和“杏村沽酒”是明清時期金陵四十八景中两个著名的景点。最近,规划提出要复原凤凰台“三林”:碑林、竹林和杏林,组成凤凰台遗址公园。其中在碑林上再现当年李白等文人雅士在此留下的佳作名句。
老門西 鳳凰台遺址 老門西 鳳凰台遺址 老門西 鳳凰台遺址 唐三彩碎片 明城墙遗址公园,規劃以明城墙遗迹为景观主体,辅助以公共服务设施和集中停车场以满足区域需要,城墙遗迹前设置城墙文化展示长廊,向世人述说600年风雨沧桑成就的城墙文化精髓。
一旦门西更新改造完成,将开通旅游线路。即从中华门城堡出发、沿内秦淮河、钓鱼台、糖坊廊领略秦淮古韵,再往西穿过中山南路到达花露岗历史街区,穿过鸣羊里进入三大名园。
唐·杜牧 有關“杏村沽酒”詩詞賞析 除杜牧外,李白、吴敬梓、曹雪芹等大家都曾来此游历。但时过境迁,此处如今已是一片拥挤的居民区,再无当年的风采。 晚清陈作仪的《金陵四十八景册页》中,有一景“杏村沽酒”。画面上,杨柳依依,远山若隐若现,杏花点点,山冈上牧童骑在牛背上放着风筝,山坡上站着几个沽酒赏花的人……让人感觉惬意极了。画面的右上方写着:在江宁县治西与凤凰台接壤,旧有古杏数百株,游春者莫不于此沽酒焉。这也进一步证明,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就是现在的南京门西花露岗地带。 陈作仪所绘《金陵四十八景图册页》 “杏村沽酒” 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明万历重修《江宁县志》中记载,杏花村位于城西南隅凤台山、花露岗地带,毗邻长干里,因为“村中人家多植杏树,间竹成林,春来花开,青旗红树,掩影如画”,故名杏花村。 同时,南京此地还有“金陵春”酒,“来到杏花村,不饮也醉人”。故而“杏花沽酒”名列清《金陵四十八景》。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1611—1680)居于南京“芥子园”,他在《笠翁对韵》十三元中注解中,也说杏花村就在金陵。 清代著名文人陈文述(1771—1843)编纂的《金陵历代名胜志》,再显了历史本来面目,还原了南京的杏花村为“杜牧沽酒处。”并附诗《杏花村》可以辨误: 一 何处秦淮问酒家? 青溪门巷夕阳斜。 春明旧事关心在, 宫艳销魂为杏花。 二 江南春雨梦无痕, 沽酒旗亭白下门。 一自樊川题句后, 至今人说杏花村。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诗意图 在诗词中,自杜牧后,现知最早记载描写南京杏花村的,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1127-1206)的《登凤凰台》: 千年百尺凤凰台, 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 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 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 春风掌管拂珠媒。
最早明确出现南京“杏花村”名的,是宋代诗人万俟绍之(1236前后)的《金陵郊行》: 快提金勒走郊原, 拂面东风醒醉魂。 好景流连天易晚, 来朝更过杏花村。
——这首诗更加清楚地证实了“杏花村”就在南京,它可以帮助我们认知“杏花村”在何处,它连同尔后涌出的许多描写“杏花村”的诗词,即构成了南京与杜牧的诗文化。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藏书家焦竑(1540—1620)祖居南京,曾任南京司业。他在《重建凤游寺碑记》里写着:“别开一境,崇岗曲折,林麓翳然为杏花村。”
明代散曲家、诗文家盛敏耕(1546—1598),是上元南京人,他的《沉醉东风》: 桃叶渡吴姬缓舞, 杏花村鲁酒频呼。 临风忆谪仙, 对月思孙楚。 想当年风流人物, 莫愁何处水平湖, 倦凭阑登高吊古。
明代诗人、藏书家徐熥(1561—1599)也有《怀元直客金陵》: 经年客白门,书札见寒温。 共作几回梦,各消无限魂。 听莺桃叶渡,嘶马杏花村。 欲识思君泪,请看衣上痕。
另外《送张宗道之白下》则明白无误地把“踏杏花”与杜牧《夜泊秦淮》诗联在一起: 春风频听白门鸦, 匹马骄嘶踏杏花。 匣贮丰城埋后剑, 帆开博望泛时槎。 梁间玳瑁寻卢女, 井角胭脂吊丽华。 夜泊秦淮重买醉, 隔江依旧月笼沙。
明代著名诗人、书画家,方志学家、徐勃(1563—1639)有《送林吾宗之金陵》: 青丝游骑踏春芜, 二月王孙入旧都。 柳色东风村店路, 杏花微雨酒家垆。 断桥野草寻朱雀, 古碣荒苔辨赤乌。 挟得红妆歌《子夜》, 寒潮双桨莫愁湖。
明代吏部侍郎、金石家、书法家顾起元(1565—1628)也是应天府江宁人。他辞相在南京筑遁园。其诗《汤台园》: 杏花村外酒旗斜, 墙里春深树树花。 莫向碧云天末望, 楼东一抹缀红霞。
明代著名诗人林古度(1580—1660)诗文名重一时,他家居金陵,在《杏花村》诗中写到: 郡楼高出秀山门, 古亦今时不可论。 杜牧当年有名句, 独留城外杏花村。
明代书画家朱茂曙(1600—1663)《秦淮河春游即事》,也把“春雨杏花”直接对应杜司勋,无疑表明了杏花村与南京的关系。 桥下溪流燕尾分, 湾头新水惯湔裙。 六朝芳草年年绿, 双调鸣筝户户闻。 春雨杏花虞学士, 酒旗山郭杜司勋。 儿童也爱晴明好, 纸剪风鸢各一群。
清代诗人余宾硕(1637—?)在《金陵览古》里说: 至杏花村,春时花烂如霞蒸,中多名园。
同时他在《瓦官寺》中写到: 杏花村接小长干, 古寺苍茫字瓦官。 千里江随陵谷变, 六朝人向画图看。 青莲曾改升元阁, 玉佛空闻说戒坛。 一塔松林何处所, 夕阳西下鸟声残。
且有《杏花村》诗: 名园一带接林丘, 次第花开直到秋。 红叶院深栖乳燕, 绿杨帘卷唤晴鸠。 有时爱月当留客, 终日看山懒下楼。 十亩方塘三亩宅, 闭门恰似五湖游。
“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桃叶渡吴姬缓舞,杏花村鲁酒频呼。” “听莺桃叶渡,嘶马杏花村。” “杏花村接小长干,古寺苍茫字瓦官。” 桃叶渡、长干巷,瓦官寺,如今均在南京城南的夫子庙附近。 杏花點點映村落
文章分类:
明清古金陵四十八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