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05 憑虛遠眺 北極閣 二维码
1438
![]() 南京·北極閣 金陵四十八景中有一景叫“凭虚远眺”,是指在鸡笼山頂的凭虚阁远望市区及玄武湖壯觀美景,而今天憑虛閣已早無蹤影,在現雞鳴寺大雄寶殿之東只剩下一塊“憑虛閣遺址”的石刻。倒是現在的北极阁與測天觀日切切相關,所以,老周覺得此景叫做“雞籠觀象”比較妥帖些。 北极阁,古名“鸡鸣山”,因形似鸡笼又名“鸡笼山”,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 刘宋时,山上建立日观台;明朝时,于山巅置仪表,以测玄纬,名观象台,更山名为钦天山。 清康熙年间,皇室将观象台天文仪器全部运至北京,在山上建万寿阁、御碑亭;咸丰三年(1853年)山上建筑被太平军焚毁,同冶十年(1871年)重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勋设指挥所在北极阁。遭江浙联军炮轰,毁损严重。 1927年,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同年在北极阁原址上改建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发祥地。 北极阁1号,为民国别墅宋子文公馆,现在为江苏省委招待所; 北极阁2号,现为江苏省气象局。 北极阁旧影,1920年代末 从鼓楼远眺北极阁,1888年 北极阁 山下的街道 远眺北极阁 北极阁下的街道,清末 北极阁下的街道及鼓楼岗的坟堆,清末 北极阁下 大石桥 大石桥畔远眺 北极阁 远眺 北极阁 北极阁 北极阁下 京市铁路 远眺 北极阁 北极阁 山下 北极阁下的京市火车 北极阁上改建的气象台 日占期的北极阁气象台 日军占用的宋子文公馆 北极阁 气象台 北极阁 今影 北極閣公園入口牌坊
北極閣公園鳥瞰 北极阁2号江苏省气象局 观象台 竺可桢铜像 南京·北極閣2號江蘇省氣象局 氣象博物館 本人 2015.9 测雨台 南京 北极阁 宋子文公馆 北极阁1号省委招待所(原宋子文公馆)大门 注意右边的牌子:机关重地闲人莫入 宋子文公馆建于1933年,楼房两幢,平面呈曲尺形,建筑面积720平方米。主楼十字拱门廊,粗糙的屋面愿望如草顶,外观极为朴素,烟囱、老虎窗平添体块的起伏变化。一侧西式小楼,为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之住所。现为南京市科协招待所。位于北极阁1号,始建于1933年宋子文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期间,抗战胜利后重建。公馆由杨廷宝建筑师设计,建筑面积720平方米,公馆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呈曲尺形,依山而建,楼随山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北极阁1号江苏省委招待所(原宋子文公馆) 宋公馆底层用毛石砌造,显得极为坚固;上面两层用砖砌,表面采用弹涂工艺粉刷而成,立体感极强。公馆最为特别之处是其屋顶,颇有农舍风味,远望上去仿佛是用茅草盖成,所以俗称为“茅草屋”。其实,宋公馆的屋顶是用进口白水泥拌黄沙在芦荻上盖成,上下共有三层,每层厚约2厘米,最上面一层做成蜂窝状,所以给人形成了茅草屋的错觉。这种特殊的屋顶处理方法,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等功效,而且能够保持室内冬暖夏凉,实在是集美观实用于一身。公馆的外表并不壮观,矮围墙,茅草顶,犹似一座乡村小别墅。但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屋顶上茅草是从拉丁美洲进口的,连百叶窗也是舶来品,开关装置都是机械化的。公馆会客室,玲珑舒适,地板木料及沙发都是从外国进口的精品。私人住宅内有冷气装置,在当时也只有宋公馆一家。宋公馆给人的印象是精致典雅,富有西方情调。宋公馆的入口处设在二楼的西北面。室内装饰富丽堂皇,摆设各不相同。既有西式布置,又有中式陈设。公馆底层是侍卫人员住房、厨房及辅助用房;二楼有会客室、餐厅、书房;三楼是宋子文夫妇的居室和子女的居室、浴室、盥洗室。公馆室内顶部的一道道横粱看似木头,实是用水泥精雕细琢而成,为国内建筑所罕见。 北极阁1号江苏省委招待所(原宋子文公馆)全貌 当年,这里不仅是宋子文的住所,还是国民党人士的密会场所。许多重大的决策计谋都成于其中。特别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这里更是冠盖云集,集会频频。国民党达官显贵匆匆进出宋公馆,最后形成以宋氏姐妹为核心的主和派政治集团,与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分庭抗礼。同年12月20日及22日,宋子文两赴西安,与蒋介石面晤,从中斡旋,最终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宋公馆东北面相距数十米处,有一座古典式的双层建筑,与公馆以石阶相连。这便是当年蒋介石囚禁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地方,俗称“囚张楼”。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一行返回南京,一下飞机,蒋即背信弃义,囚禁张学良。此举全国震惊,山河悲戚。12月31日,南京国民党政府组织高等军事法庭审判张学良,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随即张被转移到东郊看押起来。1938年1月4日,国民党政府下达“特赦令”,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在宋美龄、宋子文的游说下,张学良被转到宋子文公馆,这就是“囚张楼”的来历。北极阁1号的宋子文公馆,是一所居高临下的瑰丽建筑。宋子文是宋庆龄的大弟,宋美龄之兄长,若按封建时代的身份论,此乃两代国舅爷也。但他的发达,靠的不是妹夫的提拔,而是自己超众的理财能力。这位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不到三十岁起即成为国民党的大管家,历任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长、外交部长、中国首任驻联合国大使、行政院院长。这所房子,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始建的,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他又重新建造了一遍。整个宅子是西班牙风格,造型十分别致,最奇的是斜斜的屋顶上覆着厚厚的芦荻,故时人称曰“茅草屋”。把乡村的情调弄到自家头上,这既显示了设计师的精妙构思,也体现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宅前的雪松,当是昔日种植,阔如华盖,浓阴蔽日,器宇轩然。除了建筑本身名留青史外,这所房子在民国政治史上也该留下一笔。由于宋氏家庭的极为特殊的地位,此宅一直是达官显宦的俱乐部,曾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也常来此做客,并与子文、美龄兄妹结为朋友。当年,“西安事变”猝发,宋子文的家立马成为政府要人们频频聚首之地,多数人力主武力讨伐叛军,独宋氏兄妹主张与张、杨谈判解决事端。几日后,宋子文仗着与张学良的交情两赴西安,与蒋、张、杨等会晤多次,最终为和平解决事变立下了功劳。然而,刚愎的妹夫食言,又令宋子文颇感尴尬。距此宅不远的东北坡上的那栋古典式二层建筑,就是让他稍解尴尬的地方——是年12月25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京以示“兵谏”之无私,但却立即受到军法审判,这一年最末一天,他被判刑期十年。翌年岁首,国民政府颁布特赦令,但要军事委员会对其“严加管束”,实则幽禁起来。曾以人格担保张学良人身安全的宋子文,此时已无力回天,小妹美龄的抱怨也无法改变蒋之主意(看来,蒋对爱妻并非言听计从),所以宋氏兄妹只好力争将张学良接至家中。那栋绿丛中的房子,也就成了令人黯然的“囚张楼”。南京政府倒台前夕,宋子文不愿再与妹夫共事,便径直去了美国,成了寓公,直到七十七岁那年死于旧金山。 北极阁1号江苏省委招待所(原宋子文公馆)室内 北极阁1号江苏省委招待所(原宋子文公馆)露台 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纪念碑 南京·北極閣 民間石器園 本人 2015.9 民间石器园
文章分类:
明清古金陵四十八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