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雨花臺 金陵四十八景之“雨花說法”,說的是南朝·梁代云光法师在雨花台上讲经,天上落花如雨,雨花台即因此得名。 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南,海拔约100米,顶部呈平台状,由两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称凤台岗。中岗向西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即石子岗),三岗合称聚宝山。 自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有位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感动上苍,落花如雨,雨花台由此得名。 雨花台是城南的一处制高点,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东晋豫章太守梅颐曾在此抵抗外族入侵;南宋金兵入侵,抗金名将岳飞在此痛击金兵;太平天国“天京保卫战”、辛亥革命“讨伐清兵”、抗战初的“首都保卫战”,都曾在此掀起连天烽火,雨花台也因此逐渐荒芜。 1927年以后,雨花台沦为屠杀革命志士的刑场。 1945年以後,國民政府也在此對侵華日軍戰犯執行槍決。 1949年以後,新中國政府在此兴建了烈士陵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