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四十八景14 北湖煙柳 玄武湖 二维码
1645
![]() 南京·玄武湖 金陵四十八景之北湖烟柳,说的就是现在南京的玄武湖边的烟雨垂柳。为什么称其为玄武湖呢,原来它叫后湖、北湖,后湖之称源于其在皇城的后面,北湖之名是因为它于京城的北边。古时有南朱雀北玄武之说,南门是朱雀门,北门就叫玄武门。所以,北湖就被叫做玄武湖了。 玄武湖东枕钟山,南、西两面临南京明城垣。 玄武湖古称桑泊,秦时称秣陵湖,汉末改称蒋陵湖,东吴时称后湖。 东晋元帝时疏浚湖泊,以便操练水军,据史料载,六朝时曾在此进行过8次大规模的阅兵活动。因湖在城北,故更名北湖。 南朝时期,宋元嘉年间改湖名为玄武(玄武为星象名,由龟与蛇象组成,为北方守护神)。宋文帝又在湖中立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齐武帝时,把玄武湖作为狩猎之所。梁昭明太子萧统于湖畔扩建玄圃,立亭馆。 隋唐以后,玄武湖逐渐衰落。 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选中玄武湖作为朝廷黄册的存放地,建后湖册库,使玄武湖成为禁地,与外界隔绝260多年。 明亡后,玄武湖重新对外开放。清康熙、乾隆两帝均曾来此游历,并留下诗词。清同治以后,湖内始有园林建筑。同治十年(1871),两江总督曾国藩在梁洲重修湖神庙,增建湖心亭、大仙楼、观音阁、赏荷厅。清光绪七年(1881),左宗棠修筑连通太平堤与梁洲的长堤。 清宣统元年(1909),清政府筹办“南洋劝业会”,两江总督端方决定把玄武湖开辟为对社会开放的公园,在明城墙新开城门—丰润门(今玄武门),并筑新堤与环洲相连,以便利城内游人入园。后又在梁洲建陶公亭、览胜楼。 民国16年(1927)8月,玄武湖公园正式开放。翌年8月定公园名为“五洲公园”,并更改洲名:长洲改亚洲,新洲改欧洲,老洲改美洲,趾洲改非洲,麟洲改澳洲。民国18年加宽玄武门至亚洲堤路,建桥一座,并启封鸡鸣寺后原封城门,便利游人入园。并于当年建成环湖马路。 民国23年4月,公园更名为玄武湖公园。8月1日复更改洲名:亚洲改环洲,欧洲改樱洲,美洲改梁洲,非洲改翠洲,澳洲改菱洲。但解放前夕,公园内只有梁洲、翠洲大部与环洲的一部分建成园林绿地,其余地方仍是湖民村落、农田菜畦等。 解放后,政府确定玄武湖为大型文化休息公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造。 自1951年5月21日起,实施门票游园制度,已于2010年10月1日起重新免费开放。 远眺玄武湖全景 近处可见明城墙及西家大塘,清末 鸡鸣寺上眺玄武湖全景(上色)近处西家大塘 远眺五洲公园 远眺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远眺,1909年 玄武湖航拍 远眺玄武湖(远处是菱洲、更远处是翠洲,可见翠洲北伐光复纪念塔和海陆空军同学会大楼),1940年代 远眺玄武湖 (右边是 环洲莲华精舍(俗称喇嘛庙)与诺那佛塔,左边可见一二八淞沪抗战纪念碑),1940年代 1909年新辟丰润门,1931年改名玄武门,并增开为三拱门券,1911年 玄武湖公园大门,1990年代 玄武门南侧城墙,1940年代 玄武门北侧城墙,1940年代 莲华精舍(俗称喇嘛庙)与诺那佛塔位于环洲东北角,钢筋混凝土结构。 民国25年(1936年),市政府应西康 诺那呼图克图办事处之要求拨地建设。 莲华精舍,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殿堂,殿堂四壁嵌菱形格子窗棂,黑色筒瓦的殿脊上,雕蛮吻、鸱吻、骑鸡老道、螭等,形制古朴。殿堂前为混凝土丹墀,东面壁下方嵌有碑石,上书“诺那师佛纪念塔庙奠基,弟子柏文蔚等敬立”等字。建庙之初殿前有石马一对,为福建省政府捐赠,大殿正门内为诺那塑像,下设莲华座。像前有供桌、地毯。正殿两侧为厢房,左厢房为静室与法堂,右厢房挂诸佛佛像。大殿左侧有两组廊房。 诺那塔九级六面,唐宋风格,底座四周用混凝土栏杆圈护,开六面石阶。底级四面刻碑文,系居正撰书《普佑法师塔碑铭》,另两面为塔门。初建时内奉诺那发甲衣履、舍利灵灰,每层有诸佛菩萨。 1993年11月,玄武湖管理处与台湾智敏、慧华金刚上师教育基金会达成协议,共同修复诺那师佛纪念堂,并将诺那塔、廊房修缮一新,成为汉族聚居区极少数藏传佛教纪念地之一。 玄武湖 莲华精舍(喇嘛庙)、诺那佛塔 玄武湖 喇嘛庙、诺那佛塔 玄武湖公园 远眺喇嘛庙、诺那佛塔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远处可见海陆空军同学会)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及附近的民居 玄武湖公园 远眺喇嘛庙、诺那佛塔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的背影(远处可见北极阁)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 ,1946年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 ,1956年 玄武湖公园 诺那佛塔 ,1960年代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 ,1986年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 ,1990年代 玄武湖公园 喇嘛庙、诺那佛塔 ,1990年代 玄武湖公园 本人及父母,注意远处的喇嘛庙、诺那佛塔 ,1966年 玄武湖公园 本人及父母,注意远处的喇嘛庙、诺那佛塔 ,1983年 玄武湖公园翠洲海陆空军留东同学会旧址是一座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式楼房。 留东同学会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由国民党军界中一批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同学共同发起而建的会馆,会馆里供奉吴禄贞(民国初期军长,著名将领)和蔡锷(云南滇军首领,倒袁护国的发起者)灵位,称吴蔡合祠;抗战后作为励志社的招待所,接待美军官兵。 建国后曾改为南京市少年之家。 玄武湖 翠洲 海陆空军留东同学会,1937年3月 玄武湖公园 翠洲 市少年之家,1956年 玄武湖公园 翠洲 市少年之家,1950年代 玄武湖公园 翠洲 海陆空军留东同学会旧址 在玄武湖曾有四座民国时期的纪念塔、碑亭,分别是位于翠洲的“北伐光复南京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1928年)、位于环洲的“第五军第八七师第二五九旅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1932年),位于梁州的“长城抗战四方碑亭”(建于1935年),以及“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张灵甫部)阵亡将士纪念塔”(位置不祥)。 1、北伐光复南京阵亡将士纪念塔位于翠洲西端,民国17年(1928)10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军长贺耀祖与谷正伦协商,欲建四十军北伐光复南京纪念塔于环洲,后落实于翠洲西端,名北伐光复南京阵亡将士纪念塔。 此塔文革前被毁。 玄武湖公园 翠洲 北伐光复南京阵亡将士纪念塔(私人照片,隐去人物),1959年 2、第五军第八七师第二五九旅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位于环洲郭璞墩上,民国21年(1932)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军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旅长孙元良,于梅岭立阵亡烈士纪念塔,上刻“第五军第八七师第二五九旅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座3米,四角有柱,炮弹形,塔高10.5米,尖顶,两旁刻国民党党徽。大门设墩下,正面有牌坊,横额书“浩气长存”四字与两旁对联皆铜铸,牌坊后有54级混凝土台阶可攀至塔基。 1965年塔被毁。 五洲公园 八十七师二五九旅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1933年 长城抗战四方碑亭 位于玄武湖公园 梁州。 1933年3月,日军侵犯华北,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奉命赴北平古北口,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我军阵亡5400余人,伤万余人。敌亦被毙2千余人。 长城抗战结束不久,十七军军长徐庭瑶为追念抗日将士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壮举,特在安徽蚌埠建立陆军第十七军阵亡将士公墓,还主持出版了一本《十七军长城抗日血战史》画册。 徐庭瑶于1933年下半年写出“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文,1935年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建立一纪念亭,亭内竖有石碑,碑身正面镌刻着徐庭瑶亲手书写的《十七军长城抗日纪念碑》题字,背面刻有徐撰写的碑文和该军在长城抗战中阵亡的数百名营以上军官的名字。此碑又称四方碑亭或徐庭瑶碑。 此亭1965年文革前夕被毁。 玄武湖 四方碑亭 ,民国时期 玄武湖公园 四方碑亭 (私人照片,隐去人物),1957年 玄武湖公园 四方碑亭前 合影(私人照片,人物雾化) 玄武湖公园 四方碑亭前 合影(私人照片,人物雾化) 玄武湖公园 四方碑亭前 合影(私人照片,人物雾化),1959年 玄武湖公园 四方碑亭前的留影(私人照片,人物雾化),1957年 玄武湖公园 四方碑亭前的留影(私人照片,人物雾化),1957年 览胜楼与阅兵台 位于梁洲北侧。 览胜楼为二层四角攒尖式建筑,木结构,重檐拱斗,图案彩绘。为清宣统元年(1909)新军统制徐绍桢(后任江浙联军总司令)所建。原为徐邀集文人雅士吟诗结社之所,称湖山览胜楼。 民国时,居正题“览胜楼”匾,楼内有李烈钧手书楹联。楼东、西、南三面有水磨石栏杆,北侧临湖有水磨石雕栏平台,称阅兵台,约50平方米,青石砖铺地。 平台建于民国时期,1987年重建。 玄武湖 揽胜楼,民国时期 玄武湖 揽胜楼(可见楼后的阅兵台),民国时期 玄武湖公园 览胜楼,2010年代 玄武湖公园 览胜楼 本人 1978年8月 玄武湖公园 览胜楼 本人及同学简克 1978年8月 玄武厅 位于梁洲北侧。 玄武厅系砖木结构,顶覆大瓦,西式小平房,民国30年(1941)建。原名涵碧轩,为汪伪南京市政府建作上宾游览休息之所。民国36年(1947)4月,改其名为玄武厅,重做地板,“备做本府招待各方人士及外宾之用”。 解放后,仍用于接待各界知名人士与外宾之用。 文革中,改名为友谊厅。 玄武湖 梁洲玄武厅 玄武湖公园 梁州 玄武厅前的春节联欢,1970年代 湖神庙与铜钩井 位于梁洲西北。 湖神庙前身为神祠,传明洪武年间为纪念一茅姓老人而建。此茅老人曾为建明黄册库献策曰:“册库皆东西向,日朝出,册暴东影;日夕入,册暴西影,万世利也。”朱元璋采纳其言,委其为湖工,死后,葬其地,并筑神祠,祠旁还有一方台,以纪念他。一说朱元璋纳其言后活埋了老人,再建神祠。神祠后改称湖神庙,因湖民认为“茅”与“猫”同音,猫猎食鱼,对湖中养鱼业不利,遂公议改名湖神庙。 清咸丰年间毁湖神庙,同治十一年(1872)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重建的湖神庙“屋宇宽宏,亭台轩敞”,大小房屋计33间,有披厦走廊,楼楣悬“水国花乡”额,庭院亦大,曾国藩曾于此招待宾客幕僚,喝酒吟诗。曾国藩死后,大仙楼内供曾国藩遗像,有颂德诗,楼名改“景行楼”。清光绪四年(1878)重修。清末湖神庙办起五洲小学校,住有庙僧,住持名隆愿。 民国16年(1927)玄武湖管理局迁此。民国17年(1928)10月,南京市园林管理处成立后亦驻此。民国29年(1930)8月,大风吹倒湖神庙、曾公阁,市园林管理所曾维修。 新中国成立后,湖神庙曾辟为卫生教育馆。 铜钩井掘于清光绪三年(1877),深7米余,水质清洁晶莹,沁心适口。因掘井时获铜钩一具,故名。井沿有铁笔篆书“铜钩井”三个大字,并铭为“光绪丁丑,掘井湖上,深二丈余,获铜钩一具,井以是名,似前定舆。巴江廖纶。”此井初在湖神庙庭院内,今在大门外东北侧。 湖神庙侧原尚有统制徐绍桢建张端二公祠,为纪念两江总督张之洞、端方。清宣统二年(1910)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改称陶公亭,亭额书“陶然亭”。亭内有铜像,辛亥革命后铜像移往镇江焦山。 玄武湖 湖神庙,1930年 玄武湖 湖神庙 玄武湖公园 湖神庙及铜钩井 武庙闸 位于玄武湖南岸,解放门外,是玄武湖主要泄水口。 东吴宝鼎二年(267),孙皓在此开城北渠。 刘宋大明三年(459)又在此作“大窦”引水入华林园。 明建南京城时,在此建大闸,称“通心水坝”。 清同治时期,将府学旧址改作武庙,此大闸遂改称“武庙闸”;又因其在台城附近,又称“台城水关”。同治十年(1871)三月,清政府整修武庙闸,勒石纪事,此碑现嵌于武庙闸阶梯转弯处。 1986年重建“武庙古闸”景点。 武庙闸,1970年代 重修武庙闸碑 武庙闸 长廊 位于樱洲,建于1954年,初为竹木结构,长304米,长廊西端为中苏友好画廊,东端拐角向南约50米。所有柱、梁、栏杆等全保持竹木外皮本色,顶覆茅草,古朴典雅,是座大型手工艺术佳品,颇受四方赞誉。后因风雨侵蚀与蛀虫为害,1959年被风吹倒。1964年在原址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恢复长廊。 樱洲长廊之北侧为临水缓坡,濒临莲花港景区,隔岸即莲花精舍与诺那佛塔。南侧为列植之友谊树,均为国外友好代表团栽植,面积达数公顷。 玄武湖公园 樱洲中苏友好画廊(长廊之西端),1956年 玄武湖公园 改建后的长廊 之南端小亭,1980年代 玄武湖公园 长廊 本人及同学 1984年2月 玄武湖公园 儿童乐园 位于环洲,建于1952年,这儿曾经是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玄武湖公园 儿童乐园 这部滑滑梯是本人儿时的最爱 每次去必盡情遊玩 不知上下多少回 动物园位于玄武湖公园 菱洲 民国17年(1928)9月22日,应玄武湖管理局主任常宗会增设动物园之请求,市政府从武进县引进猴子。于梁、翠二洲交界处湖边土阜隙地,建动物苑,苑之规模极小,饲养动物仅有猴、鸳鸯、家兔。 日军侵占南京时,动物苑被毁,汪伪时期于旧址重设,饲小禽鸟、鸽、家兔及两栖动物。 抗日战争胜利后,梁洲建小规模动物园。 解放后,梁洲动物园面积约3300平方米,有动物46种290头,由长工3人、月工1人管理,由于缺乏经验,至1953年底,只剩30种189头。 1953年底,筹建菱洲动物园,始建工程有鸣禽室与笼舍等13项,并购得太平鸡、珍珠鸡等7种禽类和豹、熊等6种兽类,接受市政府等机关团体赠送孔雀、狼等动物8种。1954年1月底,动物园正式由梁洲迁往菱洲,同年5月18日动物园正式开放。 菱洲动物园占地面积6.6公顷,园内共有动物116种833头(只)。1955年先后建和平亭、猴山、水族馆、小兽舍、鳄鱼池、猛兽室、第二鸣禽室等工程。并搜集虎、驯鹿等珍贵动物,年底饲养动物1650头(只)。1958年建成熊山。1959年又建成狮虎繁殖室、熊猫馆。1979年8月,长颈鹿馆建成。1980年后,又陆续建成山魈馆、猩猩馆等。1993年,又引进海豹、猞猁、驼羊、野驴等珍奇动物。至此,玄武湖动物园已成为全国著名的东北虎繁殖和最大的赤、灰袋鼠繁殖基地之一。 1998年8月,将动物全部迁入红山森林动物园。1999年8月,在此改建为鸟类生态园。 玄武湖公园动物园 大门外景 玄武湖公园 动物园 水族馆 玄武湖公园 动物园 和平亭,1950年代 玄武湖公园动物园 和平亭 玄武湖公园 动物园 熊猫馆 本人外婆 1978年 在上世纪50年代,玄武湖上还建有一座湖心塔。 远处可见湖心塔的夜景 五洲公园小景,1930年代 玄武湖 荷院茶社,1938年 玄武湖公园小景,1940年代 五洲公园 玄武门上眺望,1930年代 五洲公园 从环洲看梁洲,1935年 五洲公园 小景,1930年代 五洲公园 小景,1930年代 五洲公園 遊艇賞荷。 五洲公园 游船 五洲公园 游船(远处可见留东同学会大楼及北伐光复南京阵亡将士纪念塔) 五洲公园 游船 五洲公园小景 游船,1929年 五洲公園 遊船 五洲公园小景 泛舟,1930年代 五洲公园-游船,1930年 玄武湖之夏-游船,1945年 玄武湖之夏-泛舟,1945年 玄武湖公园 -游船 ,1946年 玄武湖公园 泛舟,1940年代 玄武湖公园 泛舟,1940年代 玄武湖-船民 玄武湖 船民生活,1940年代 玄武湖 船民生活,1940年代 玄武湖 船民生活,1940年代 玄武湖公园 芳桥,1950年 玄武湖公园 翠洲露天剧场,1956年 玄武湖公园 小景,1954年 玄武湖公园 雪景,1956年 玄武湖公园 小景 玄武湖公园 -荷香,1956年 玄武湖公园 小景 -梁洲小亭 玄武湖公园-游船,1962年 玄武湖 风光 玄武湖 风光 玄武湖 水上列车 游览玄武湖公园-1940年代 玄武湖公园留影-1948年 1956年 远眺玄武湖全景
文章分类:
明清古金陵四十八景
|